斗蝸角
基本解釋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斗蝸角”比喻因細小之事而引起爭斗。 茅盾 《開羅雜感》詩:“英雄幾輩斗蝸角,流水湯湯逝者斯。”參見“ 蝸角鬭爭 ”。
成語(Idiom):斗蝸角
發音(Pronunciation):dòu wō ji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人之間爭斗爭權斗利,斗得不休不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斗:爭斗;蝸角:蝸牛的角,比喻微小的權力、利益。成語“斗蝸角”形容小人之間為了微不足道的權力、利益而不停地爭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些瑣碎的爭斗、斗爭不休的場景,特別是在權力、利益等微小的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古代有兩只蝸牛,它們住在一個小花園里。花園里有許多美麗的花朵和綠草,兩只蝸牛過著安逸的生活。一天,它們發現了一個小角,它們都想擁有這個小角,因為它們覺得這個小角代表著權力和地位。于是,它們開始爭斗,不停地撞擊對方,希望能夠將對方撞出花園,從而獨占這個小角。然而,這兩只蝸牛的力量都很微小,撞擊了很久也沒有結果。最后,它們都筋疲力盡地停了下來,意識到這個小角并不值得它們為之爭斗。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為了微不足道的權力和利益而無休止地爭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倆為了那點微不足道的利益,斗了一個蝸角,最終兩敗俱傷。
2. 這些小人為了爭奪微小的權力,斗蝸角不休,不值得我們去理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斗蝸角”的發音與兩只蝸牛爭斗的場景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爾虞我詐”、“爾虞我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和小紅為了一塊糖果,斗了一個蝸角。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兩個同學為了班委會的職位,斗了一個蝸角。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和那個商人為了一點利益,斗了一個蝸角。
4. 大學生:兩個公司為了市場份額,斗了一個蝸角。
5. 成年人:兩個政黨為了掌握權力,斗了一個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