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對官
基本解釋
唐 中世以后對待制官、巡對官之稱。《資治通鑒·唐宣宗大中十二年》“ 伸 起,上三留之,曰:‘異日不復得獨對卿矣。’” 元 胡三省 注:“次對官獨坐,宰相皆同入對。” 清 梁章鉅 《稱謂錄·都御史古稱》:“ 唐 中世以后宰相對 延英 ,既退,待制官、巡對官皆得引對,謂之次對官,謂其次相之后而得對也。”
成語(Idiom):次對官(cì duì guān)
發(fā)音(Pronunciation):cì duì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擔任副職的官員,也用來形容地位低下、權力有限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次對官是指在官職體系中擔任副職的官員,相對于正職官員地位較低,權力也較為有限。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在其他領域中地位低下、權力有限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次對官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官員職位的層級關系,也可以用于形容其他領域中地位低下、權力有限的人。例如,在公司中,副總經理可以被稱作次對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次對官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職體系中,官員職位分為正職和副職。正職官員擔任重要職務,有較大的權力,而副職官員地位較低,權力有限。次對官這個成語就是形容副職官員的地位和權力相對較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次對官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次”、“對”、“官”。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只是個次對官,沒有決策權。
2. 這個部門的領導是個次對官,需要向上級匯報才能做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次對官”這個成語與副職官員的地位和權力相對較低的特點聯(lián)系起來,形成記憶聯(lián)想。可以想象一個次對官被正職官員壓在腳下,無法發(fā)揮自己的權力,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官職體系相關的成語,例如“官官相護”、“官逼民反”等,以加深對中國古代官制的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爸爸是個次對官,每天要去上班。
2. 初中生:這個學生會把老師當成次對官,對他很尊敬。
3. 高中生: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次對官,為國家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