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zhì shēn qiǎn ㄅㄨˋ ㄓㄧˋ ㄕㄣ ㄑㄧㄢˇ不知深淺(不知深淺)
(1).不明白水的深淺的程度。《水滸傳》第十九回:“抑且水蕩坡塘,不知深淺。”
(2).常用以比喻說話或做事沒有分寸。《兒女英雄傳》第二六回:“這里頭萬一有一句半句不知深淺的話,還得求姐姐原諒妹子個糊涂,耽待妹子個小。” 劉占江 《陜北紅花開》:“ 王牛 假裝不識他是團總,說話才不知深淺,嘴一撅說:‘真不真,你管得著嗎?我又不是跟你說話。’”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知深淺
成語(Idiom):不知深淺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hī shēn q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事物的了解不深,缺乏判斷力和經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知深淺是指對于某件事物或某種情況的了解不夠深入,缺乏對其真實情況的準確判斷。這種缺乏深入了解的狀態往往導致錯誤判斷和不恰當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對某個領域或某種情況缺乏了解的人,或者形容某人對待事物不夠謹慎,輕率行事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知深淺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中。故事講述了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襄公想要攻打鄰國齊國,他的大臣萇弘勸阻他說:“不如先派人去偵察一下敵情,了解敵國的實力和態度再做決策。”襄公卻不聽萇弘的勸告,輕率地發動了戰爭,結果慘敗而歸。萇弘見狀,對襄公說:“陛下不知深淺,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從此以后,人們就用“不知深淺”來形容對事物缺乏深入了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知深淺”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不知”表示不了解,不知道,“深淺”表示事物的程度,深度與淺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不夠深入,總是在做決策時不知深淺。
2. 他年紀雖小,但對于學術研究卻了解得很深入,絕不是個不知深淺的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湖邊,他站得很淺,但他卻不知道湖有多深,因此他不知深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于不知深淺的理解,比如“見微知著”、“一知半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對這個游戲的規則不太了解,可能會做出一些不知深淺的決策。
2. 初中生:他對這個科目的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經常在考試中犯一些不知深淺的錯誤。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要做到全面了解,不要因為不知深淺而做出錯誤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