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唐
成語(Idiom):拿唐
發(fā)音(Pronunciation):ná t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yōu)榱颂囟康亩褂檬侄危踔吝`背良心和道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拿唐出自《晉書·桓溫傳》,原意是指桓溫拿著唐國(今江蘇泰州)的人質(zhì),以此來迫使唐國屈服。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人們?yōu)榱诉_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不擇手段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批評那些為了私利而不顧道義、不擇手段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晉書·桓溫傳》記載,晉代將領桓溫為了征服唐國,拿著唐國的人質(zhì),以此來迫使唐國屈服。這個故事流傳開來,逐漸演變成成語“拿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由動詞“拿”和賓語“唐”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爭取晉升而不擇手段,簡直是拿唐的典型。
2. 這個政客為了選舉勝利,竟然公然拿唐,實在令人憤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拿唐”拆分為“拿”和“唐”。可以想象一個人拿著唐國的人質(zhì),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形象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道德、倫理相關的成語,如“不擇手段”、“利欲熏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贏得比賽,不擇手段地拿唐,結果被老師批評了。
2. 初中生:這個商人為了賺錢,竟然拿唐,太不道德了!
3. 高中生:政治家為了爭取選民的支持,不擇手段地拿唐,真是可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