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悒
成語(Idiom):憤悒(fèn yè)
發音(Pronunciation):fèn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憤怒和憂愁的心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憤悒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憤指憤怒、生氣,悒指憂愁、煩悶。結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同時感到憤怒和憂愁,心情郁悶、不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憤悒常用來形容遭受不公正待遇或者受到傷害后的心情。它可以用來形容個人的情感,也可以用來描述社會或者國家的心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德充符》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只鳥憤怒地飛回巢中,同伴問它為何如此憤怒,它回答說:“我見到了一只鷂鷹,它在空中飛翔,我也想飛翔,但是我只能在地面上行走。”這則故事比喻人們對于自身能力的不滿和對外界環境的不滿,從而引起憤怒和憂愁的心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憤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憤”和“悒”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心情憤悒不已。
2. 她一直為家庭的困境而憤悒,心情沉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憤悒”與憤怒和憂愁的心情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憤怒地摔東西,又憂愁地抱頭痛哭的場景,這種心情就是憤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憤悒相關的成語,例如憤世嫉俗、憤然不平等等,以加深對這種心情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沒考好,感到憤悒不已。
2. 初中生:他的父母對他的成績要求很高,他感到憤悒和壓力很大。
3. 高中生:面對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我感到憤悒和無奈。
4. 大學生:面對就業壓力和競爭,我常常感到憤悒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