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麇駭雉伏
發音(Pronunciation):jūn hài zhì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們驚恐萬分,紛紛四散逃避的情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麇是一種野生的鹿,駭是驚恐的意思,雉是野雞。這個成語形容麇群受到驚嚇,野雞四處逃避的情景,比喻人們驚恐萬分,紛紛四散逃避的樣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突發危險或恐怖事件中的驚恐逃散情景,也可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困境或危險時的慌亂逃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麇駭雉伏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人們在突發危險時的驚慌逃散,以警示人們要保持冷靜應對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三個詞組成,分別是麇、駭和雉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地震發生時,人們麇駭雉伏,紛紛逃出大樓。
2. 當火災發生時,人們麇駭雉伏,爭相逃離火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麇想象成一只大鹿,駭想象成鹿受到驚嚇的樣子,雉想象成野雞四處逃避的樣子。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恐懼、逃避相關的成語,例如“驚弓之鳥”、“人心惶惶”等,并學習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地震發生時,同學們麇駭雉伏,老師帶領我們迅速撤離教室。
2. 初中生:在考試前,學生們麇駭雉伏,紛紛加緊復習,希望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面對疫情的蔓延,人們麇駭雉伏,積極采取防護措施,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