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韻
基本解釋
原為 金 代官韻書,供科舉考試之用。 平水 是舊 平陽府 城(今 山西 臨汾市 )的別稱,因該韻書刊行于此,故名。有兩種:一種將 宋 代《禮部韻略》注明同用之韻悉數并合,又原不同用的上聲“迥”、“拯”及去聲“徑”、“征”,亦各并為一部,共一百零六韻:上、下平各十五韻,上聲廿九,去聲三十,入聲十七。其韻目見于 金 王文郁 《平水新刊禮部韻略》、 張天錫 《草書韻會》及 宋 末 陰時夫 《韻府群玉》,為后來作近體詩者押韻的依據。又一種分為一百零七韻,上聲“迥”、“拯”不并,為 宋 末 劉淵 《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所本。 劉 書不傳,其韻目見于 元 初 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
成語(Idiom):平水韻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shuǐ yù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辭或音律平平順順,沒有起伏和變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水韻是由“平”、“水”、“韻”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平”表示平穩、平坦,沒有波動;“水”表示水面平靜、沒有波紋;“韻”表示音律、韻律。平水韻指的是文辭或音律平平順順,沒有起伏和變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水韻通常用來形容文辭或音律平淡無奇,缺乏變化和創新的情況。可以用于文學創作、音樂評價等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平水韻最早出自唐代杜甫的《秋興八首之一》:“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首詩以平平順順的文辭表達了對月亮的贊美,后來被人們引申為平淡無奇的文辭和音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水韻是一個動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平水”是形容詞短語修飾名詞“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的寫作風格平平淡淡,毫無亮點,真是一篇典型的平水韻作品。
2. 這首歌的旋律平平無奇,沒有任何感染力,完全是一首平水韻的歌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平水韻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平靜的水面,上面沒有任何波紋,形成了平平靜靜的平水。再聯想到韻律的意思,即可記憶平水韻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深入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和音樂,了解其中的韻律和變化。還可以學習其他形容文辭和音律的成語,如“平鋪直敘”、“平鋪直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篇作文讀起來很平水韻,沒有任何特別的地方。
2. 初中生:這首歌的旋律很平水韻,沒有什么創新和突破。
3. 高中生:這部小說的文筆平平淡淡,完全是一部平水韻的作品。
4. 大學生:這篇論文的寫作風格過于平水韻,需要更多的亮點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