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
基本解釋
[釋義]
(名)明清科舉制度的一種考試文體,段落有嚴格規定,內容空泛,形式死板,束縛人的思想?,F在多用來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講話等。
[構成]
偏正式:八(股
近義詞
陳腔濫調
英文翻譯
1.(明清科舉制的一種考試文體, 亦稱“時文”“制義”或“制藝”) eight-part essay (a literary composition prescribed for the imperial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known for its rigidity of form and poverty of ideas)
詳細解釋
◎ 八股 bāgǔ
[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 中國明、清科舉考試用的文體。也稱“制藝”、“時文”。文體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組成。內容空洞,形式死板。后用以比喻空洞死板的文章、講演等
洋八股必須廢止
明 清 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也稱制藝、制義、時藝、時文、八比文。其體源于 宋 元 的經義,而成于 明成化 以后,至 清 光緒 末年始廢。文章就四書取題。開始先揭示題旨,為“破題”。接著承上文而加以闡發,叫“承題”。然后開始議論,稱“起講”。再后為“入手”,為起講后的入手之處。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個段落,而每個段落中,都有兩股排比對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稱八股文。其所論內容,都要根據 宋 朱熹 《四書集注》等書“代圣人立説”,不許作者自由發揮。它是封建統治者束縛人民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參閱《明史·選舉志二》, 清 阮元 《四書文話》、 梁章鉅 《制義叢話》?!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按艘粭l之后,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焙笠员扔骺斩此腊宓奈恼禄蛴馗难哉摗?郭沫若 《洪波曲》第五章四:“要做出適合黨老爺們口胃的八股來,大家都已經感覺著頭痛。”
成語(Idiom):八股
發音(Pronunciation):bā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僵化、刻板的文風和寫作方式,缺乏創新和個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股源于明代,最初是指文人考試時用于應試的固定格式和套路。后來,八股逐漸演變成為文風僵化、刻板的寫作方式。它強調套用固定的詞句和結構,缺乏個性和創新,使文章變得枯燥乏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股一詞通常用來形容寫作或表達方式過于刻板、缺乏創新的情況??梢杂糜谥S刺、批評或警示文風僵化的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八股最初是指明代科舉考試時的一種固定格式??忌鷤儽仨毎凑赵O定的題目和結構,填寫特定的內容,以期獲得高分。這種格式限制了考生的發揮和創新,使得文風變得單一和刻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篇文章寫得太八股了,完全沒有新意。
2. 我們需要擺脫八股寫作,追求更加自由和創新的表達方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八股”與刻板、僵化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科舉制度和八股文的發展歷史,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八股的含義和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讓我們寫作文,但是我不想寫八股文。
2. 初中生:我覺得八股文太枯燥了,希望能有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3. 高中生:我們學校一直強調創新,不鼓勵寫八股文。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學習更多的是批判性思維,而不是八股文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