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稂
成語(Idiom):苞稂(bāo láng)
發音(Pronunciation):bāo l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稚嫩的竹子或麥苗,比喻年幼或經驗不足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苞稂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苞指的是竹子或麥苗的芽,稂指的是竹子或麥苗的幼苗。這個成語比喻人年幼或經驗不足,還沒有成熟和長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苞稂常用于形容年輕人或新手,指他們缺乏經驗和成熟,需要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成長和發展。可以用于教育、培訓、工作等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有一段記載,吳起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將領,他年輕時曾經在齊國學習軍事,并向齊國的名將孫子請教。孫子對吳起說:“君賢者不貴年少,貴其志而已。夫苞稂之穗,生于深谷,不被風霜,不被陽光,然而吾取之,以為齊國之軍資。”這段話意思是說,聰明和有才能的人不看重年輕,而是看重他們的志向和能力。就像深谷里生長的苞稂,雖然沒有受到風霜和陽光的熏陶,但我還是選取它們作為齊國的軍隊糧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苞稂”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年輕人雖然苞稂一樣,但他有很大的潛力。
2. 別小看他,雖然是個苞稂,但他的能力很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苞稂”想象成一個年輕的竹子或麥苗,它們還沒有成熟和長大,需要更多時間和機會來成長。通過想象這個形象,可以更容易記住“苞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年輕和成長相關的成語,如“稚嫩”、“嫩生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弟弟還是個苞稂,需要多多學習才能成長。
2. 初中生:雖然我是個苞稂,但我相信通過努力我會變得更強大。
3. 高中生:雖然我們是一群苞稂,但我們相信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會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