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囿
基本解釋
(1).文章園地。 南朝 梁 蕭統 《<文選>序》:“余監撫餘閒,居多暇日,歷觀文囿,泛覽辭林。” 唐 駱賓王 《上郭贊府啟》:“又以家傳素業,弋書林而騁志;少奉庭訓,踐文囿以漁魂?!?明 方孝孺 《憫知賦》:“博載籍之淵粹兮,騁俊力於文囿。”
(2).指文學之士?!?a href="/r_ci_b3b9ab01fe784ea29231f09758de6e23/" target="_blank">文選·范曄<樂游應詔詩>》:“軒駕時未肅,文囿降照臨。” 呂延濟 注:“文囿,謂文學之士?!?/p>
成語(Idiom):文囿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y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受限于文化知識的狹隘境地,無法拓寬眼界和擴展思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文囿意為囿于文化,形容人的見識受限制,思維狹窄,難以開闊思想。這個成語主要用來批評那些知識面狹窄,缺乏開放思維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形容個人或群體在某一領域的知識和見識受限,無法拓寬眼界和思維。也可以用來警示自己不要被囿于某一領域,要注重全面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文囿”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中》。在這個故事中,韓非子與左中都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思想家。他們在討論學問的時候,左中認為只有學習經書才能獲得真知,而其他知識都是無用的。韓非子對此提出了質疑,并用“文囿”來形容左中的狹隘思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文囿是一個形容詞和名詞的組合,其中“文”表示文化知識,“囿”表示受限。結合起來形容人的知識面狹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只關注文學,完全陷入了文囿之中。
2. 學習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還要避免陷入文囿的境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文囿”拆分為“文”和“囿”,并聯想到一個人被困在一個小小的文化知識圈里,無法拓寬視野和思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文化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也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墨守成規”、“井底之蛙”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想囿于只學習數學,我還想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
2. 初中生:他只看小說,從不閱讀其他類型的書籍,真是太文囿了。
3. 高中生:拓寬視野是我們成長的必要條件,不要被文囿所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