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杖草
成語(Idiom):棄杖草
發音(Pronunciation):qì zhàng c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老年人放下拐杖,行走自如,形容康復或恢復健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棄杖草這個成語由“棄杖”和“草”兩個詞組成。其中,“棄杖”表示老年人放下拐杖,擺脫疾病或傷病的束縛;而“草”則代表康復后變得身體健康如同常青草。成語整體意思指的是老年人康復后恢復健康,行走自如,擺脫疾病的困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棄杖草常用于形容老年人康復后恢復健康,活動自如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一個人經歷了困境或挫折后重新振作,重獲成功或健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棄杖草的典故源自《莊子·外物》中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有位名叫莊周的哲學家,他年老體弱,需要拄著拐杖才能行走。有一天,莊周在野外散步時,看到一棵茂盛的常青草。他覺得這棵草長勢旺盛,充滿活力,于是他放下拐杖,模仿草的姿態行走。莊周的身體奇跡般地康復了,他恢復了健康,行走自如。因此,人們就用“棄杖草”來形容老年人康復或恢復健康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動詞“棄杖”和名詞“草”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爺爺經過一段康復訓練后,終于棄杖草了,現在可以自己走路了。
2. 經過手術治療,奶奶終于棄杖草了,恢復了過去的活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棄杖草”:
1. 關聯法:將“棄杖草”與康復或恢復健康的情景聯系起來,想象一個老年人放下拐杖,行走自如的形象,以此來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2. 反義法:將“棄杖草”與原本需要拐杖才能行走的老年人形成對比,強調他們康復后擺脫拐杖的情景,從而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老年人康復、健康相關的成語,例如“病從口入”、“百歲之好,千里之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經過治療后,終于棄杖草了,可以和我一起跑步了。
2. 初中生:爺爺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訓練,終于棄杖草了,重新恢復了活力。
3. 高中生:經過努力,他成功地棄杖草了,重新站起來面對人生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