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齋
基本解釋
◎ 開齋 kāizhāi
(1) [resume a meat diet]∶指吃素的人恢復吃葷
(2) [come to the end of Ramadan]∶伊斯蘭教徒結束齋戒
反義詞
英文翻譯
1.(恢復吃葷菜) resume a meat diet; break the fast; discontinue vegetarian diet
2.(伊斯蘭教指結束封齋) come to the end of Ramadan
詳細解釋
(1).吃素的人開始恢復吃葷。借指一般人解除生活上的禁忌,如吸煙、喝酒等。《紅樓夢》第六二回:“如今學了這勞什子,他們説怕壞嗓子,這幾年也沒聞見,趁今兒,我可是要開齋了。”《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列公牢記話頭,你我且看他將來怎樣給這位 張太太 開齋。” 老舍 《二馬》第三段二:“她聽說 中國 人吃狗肉,萬一 老馬 一犯饞,半道兒上用小刀把‘拿破侖’(狗名)宰了,開開齋,可怎么好!”
(2).比喻開殺戒。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心口自思念,戒刀舉今日開齋。”
(3).伊斯蘭教徒結束封齋。
成語(Idiom):開齋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zh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結束封齋,也指結束饑餓或困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齋這個成語源自于伊斯蘭教的齋月,齋月是伊斯蘭教徒每年一次的齋戒月,在這個月里,信徒要從日出到日落期間禁食,不吃不喝。開齋即指結束齋戒,恢復正常的飲食生活。在漢語中,開齋也引申為結束饑餓或困境,重新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齋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結束一段艱難困苦的時期,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狀態。也可以用于形容結束一段饑餓的狀態,重新開始進食。此外,開齋也可以用于形容結束一段困境,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開齋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伊斯蘭教的齋月。齋月是伊斯蘭教徒每年一次的齋戒月,信徒在這個月里要從日出到日落期間禁食,不吃不喝。齋月結束后,信徒們會舉行開齋節慶祝,結束禁食,恢復正常的生活。這個習俗逐漸傳入漢語,成為了開齋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終于開齋了,擺脫了貧困的生活。
2. 饑餓了一整天后,我終于可以開齋了,大快朵頤。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開齋這個成語與伊斯蘭教的齋月和開齋節聯系起來,通過了解齋月的意義和慶祝活動,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伊斯蘭教的齋月和開齋節的文化習俗,可以深入學習伊斯蘭教的歷史和信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餓了一整天,終于可以開齋了,吃上好吃的蛋糕。
2. 初中生:考試結束后,我終于可以開齋了,不用再為成績煩惱了。
3. 高中生:經過幾個月的備戰,我們終于可以開齋了,放松一下心情。
4. 大學生:畢業后,我終于可以開齋了,開始新的工作和生活。
5. 成年人:經歷了一段困境后,我終于可以開齋了,重新開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