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揄
成語(Idiom):攘揄(rǎng yáng)
發音(Pronunciation):rǎng y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糾正、斥責或斗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攘揄是一個由兩個同音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攘”指糾正、斥責,表示對錯誤或不當行為進行批評和斥責;“揄”指斗爭、爭斗,表示對不公平或不正義的事情進行斗爭和抗爭。攘揄這個成語強調了對錯誤行為或不公平現象進行批評和斗爭的意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攘揄常用于描述對錯誤行為進行批評和斥責的場景,也可以用來形容對不公平現象進行抗爭和斗爭的情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工作、社會等場合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攘揄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攘揄而爭,勝之者侯。”意為斥責爭論,勝過對方的人成為侯爵。這個成語在古代被用來形容對錯誤行為進行批評并取得勝利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攘揄是一個由兩個同音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攘”和“揄”都是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攘揄同學的不良行為,希望能夠引起他們的警醒。
2. 這個組織致力于攘揄社會不公平現象,為弱勢群體爭取權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攘揄拆分為“攘”和“揄”,并記住它們的基本含義。可以通過與糾正、斥責以及斗爭、爭斗等相關詞語進行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擴展對攘揄的理解,如攘臂一呼、攘往矣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看到同學們在課堂上玩手機時,立刻攘揄他們,告訴他們要專心聽講。
2. 初中生:班長在班會上攘揄同學們的遲到現象,希望大家能夠按時到校。
3. 高中生:學生會主席在校園里組織活動時,攘揄校方的不合理規定,爭取更多的自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