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則
基本解釋
周 代治理都鄙的八項法規。《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一曰祭祀,以馭其神;二曰法則,以馭其官;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四曰祿位,以馭其士;五曰賦貢,以馭其用;六曰禮俗,以馭其民;七曰刑賞,以馭其威;八曰田役,以馭其眾。”《隸釋·漢范式碑》:“﹝ 范式 ﹞遷 廬江 太守。擬泰和以陶化,昭八則以隆治。” 南朝 梁元帝 《玄覽賦》:“陳六聯於八則,弘九職於三令。”
成語(Idiom):八則(bā zé)
發音(Pronunciation):bā z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八個方面或條目的規定或法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八則是一個由數字“八”和“則”組成的成語,表示八個方面或條目的規定或法則。它強調了八個方面的全面性和全面性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八則常用于描述制定規則、法律或政策時,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以確保全面、公正和合理。它也可以用于強調做事要全面考慮,不可偏廢一方。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八則的具體故事起源尚無明確記載。根據一些研究者的推測,八則可能起源于古代官方文書中的八個方面的規定,如法律、政策、制度等。然而,確切的故事起源仍然不得而知。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八則是一個由“八”和“則”兩個字組成的固定結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制定這項政策時,我們要考慮到八則,確保公平和公正。
2. 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考慮,不能只看其中一方,要符合八則的要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八則”與“八個方面的規定或法則”聯系起來記憶。可以想象在制定規則或法律時,需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因素,以確保全面性和公正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八則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八榮八恥”、“八面玲瓏”等,可以幫助擴展對八則概念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遵守學校的八則,做到守時、守紀律。
2. 初中生:學習要全面發展,不能只注重一門功課,要符合八則的要求。
3. 高中生:制定政策時,應該考慮到八則,確保公正和合理。
4. 大學生:在研究課題時,要從八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做到全面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