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
基本解釋
(1). 周 時官階從一命到九命,一命為最低的官階。《左傳·昭公七年》:“三命茲益共。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杜預 注:“三命,上卿也。”《北史·周紀上》:“以第一品為九命,第九品為一命。”后亦用以泛指低微的官職。 南朝 梁 劉孝綽 《上虞鄉亭觀濤津諸學潘安仁河陽縣詩》:“無貲徒有任,一命忝為郎。” 唐 白居易 《松齋自題》詩:“非賤亦非貴,朝登一命初。”《警世通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你生於富家,長在名門,難道沒幾個好親眷,何不去借貸,為求官之資,倘得一命,償之有日。”
(2).相同的命運。 漢 王充 《論衡·氣壽》:“若夫無所遭遇,虛居困劣,短氣而死……此與始生而死,未產而殤,一命也。”
(3).一人的生命。 唐 駱賓王 《幽縶書情通簡知己》詩:“一命淪驕餌,三緘慎禍胎。” 元 無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想著俺做一世雄,肯投降茍自容,拚的個觸荒碑一命終。” 許地山 《兇手》第一幕:“現有 胡子傳 控告,告你清明那天在 萬勝門 外,搶掠 李皇親 家眷,殺害他家婢女一命。”
成語(Idiom):一命(yī mìng)
發音(Pronunciation):yī m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生命的意義,也表示冒著生命危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一命是一個表示生命重要性和危險的成語。它強調生命的寶貴,并指出人們在面臨危險時愿意冒著生命危險去做某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命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不顧一切,甚至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它可以用于描述英雄救美的情節,也可以用于形容為了正義而不顧個人安危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一命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將軍叫田單。他在一次戰斗中被敵軍圍困,情勢非常危急。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和軍隊,田單決定舍棄自己的一條腿,用自己的一命來換取軍隊的安全。這個故事傳承下來,成為了形容冒著生命危險去做某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一命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救人,不顧一切地沖進了火場,真是舍生忘死,不惜一命。
2. 他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決心放棄安逸的生活,冒著一命的危險去追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故事起源相關聯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田單舍棄自己的一條腿來換取軍隊的安全,強調了一命的寶貴和犧牲精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有趣的成語,并了解它們的故事和用法。成語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歷史和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救小貓,冒著一命的危險從樹上爬了下來。
2. 初中生:她為了保護環境,參加了一次危險的抗議活動,真是不惜一命。
3. 高中生: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毅然放棄了安逸的生活,冒著一命的危險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