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赍
基本解釋
交納財物。齎,通“ 資 ”,財物。《周禮·春官·巾車》:“凡車之出入,歲終則會之。凡賜,闕之;毀折,入齎于職幣。” 鄭玄 注:“計所傷敗,入其直。 杜子春 云:齎讀為資,資謂財也。乘官車毀折者,入財以償繕治之直。”
成語(Idiom):入赍
發音(Pronunciation):rù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投入,全力以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人專心致志,全力以赴地投入某項工作或事業。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事務上全力以赴,不留余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儒家學者,他在學問上非常勤奮,專心致志。據說他每天晚上都不睡覺,而是在屋里點燃蠟燭,專心讀書。有一天,他的朋友來找他,發現董仲舒屋里燭光閃爍,就問他為什么不睡覺。董仲舒回答說:“我入赍于學,無暇他事。”意思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學問中,沒有時間做其他事情。從此后,人們用“入赍”來形容專心致志、全力以赴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入”表示進入,賓語“赍”表示全力以赴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這個項目入赍了,每天都加班到很晚。
2. 她在考試前幾周入赍了,天天泡在圖書館里。
3. 領導對他的工作很滿意,因為他總是能夠入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入赍”與“全力以赴”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投入到工作中,全身心地全力以赴的樣子。你可以將這個形象與例句結合起來,加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專注、全力以赴相關的成語,如“全神貫注”、“專心致志”等,以擴展你的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為了參加比賽入赍了,每天都練習很久。
2. 初中生:我為了考好中考入赍了,每天都要復習到很晚。
3. 高中生:我為了大學入學考試入赍了,幾乎沒有時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