獊囊
成語(Idiom):獊囊(shāng náng)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g n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心胸狹窄,不肯容納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獊囊原指鹿的睪丸,后來引申為指人的心胸狹隘、不肯容納他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了一個人心胸狹窄,不愿意接納他人的觀點、想法或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固執己見、不愿意接受別人意見的人。可以用在談論人際關系、工作環境中,特別是在討論合作、溝通或團隊合作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獊囊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獊牛(一種野牛)和一只小鹿在一起生活。獊牛心地善良,對小鹿非常友好,愿意與它共同生活。但小鹿卻心胸狹窄,不肯接納獊牛的友好。最后,小鹿因為心胸狹窄而失去了獊牛的友誼。這個故事成為了獊囊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獊囊是一個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形容詞“獊”表示心胸狹窄的意思,名詞“囊”表示心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獊囊之徒,總是不肯聽取別人的建議。
2. 這位領導心胸狹窄,完全是個獊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獊囊”想象成一個狹窄的袋子,表示一個人的心胸狹窄,不肯容納他人。可以通過多次重復和運用這個成語來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孤陋寡聞”、“目光短淺”等,來豐富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獊囊,從不愿意和我們一起玩。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總是獊囊,從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3. 高中生:這個老師好像個獊囊,從不聽取學生的建議。
4. 大學生:他是個獊囊之徒,從不關心他人的需求。
5. 成年人:這個領導真是個獊囊,完全不愿意聽取下屬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