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魯
基本解釋
(1).原指 春秋 魯國 。后以指 魯 地(相當今 山東省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 東魯 ,習隱 南郭 。” 李善 注引《莊子》:“ 魯 君聞 顏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幣先焉…… 顏闔 對曰:‘恐聽謬而遺使者罪,不若審之。’使者反審之,復來求之,則不得矣。” 唐 李白 《贈武十七諤》詩:“愛子隔 東魯 ,空悲斷腸猿。”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二公表章經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屬之 東魯 圣人之裔,誠不愧儒雅風流矣。” 黎元洪 《檄山東文》:“ 東魯 開化最早,文明獨先。”
(2).指 孔子 。 孔子 為 春秋 魯 人,故稱。《陳書·周弘正傳》:“ 東魯 絶編之思, 西伯 幽憂之作。”
成語(Idiom):東魯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l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方的魯國,也泛指東方地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魯是由“東”和“魯”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字面意思是“東方的魯國”。魯國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國家,位于今天的山東省。東魯在成語中的含義是指東方的地區,泛指東方地區的文化、歷史和人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東魯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東方地區的文化底蘊和特點。在交流中,可以用來描述東方地區的傳統文化、歷史遺跡和人民風貌。比如在介紹一個東方城市時,可以說“這個城市充滿了濃厚的東魯文化氛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魯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歷史。魯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諸侯國之一,其地理位置位于東方,因此被稱為東魯。魯國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儒家學派的發源地而聞名于世。東魯這個成語則是通過這個歷史背景而衍生出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東”表示東方,指向東方地區;“魯”表示魯國,泛指魯國的文化、歷史和人民。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意義清晰明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古城保存著豐富的東魯文化遺產。
2. 他的書房里擺滿了東魯古籍和字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山東省的地理位置和魯國的歷史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東方的山東地區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東魯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東魯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山東省的歷史和文化,了解魯國的發展和儒家學派的思想。還可以閱讀相關的歷史書籍和文學作品,深入了解東方地區的文化傳統。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去東魯看看,聽說那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美麗的風景。
2. 初中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次東魯文化體驗活動,讓我們更了解我們的地方文化。
3. 高中生:我打算報考山東大學,因為我對東魯文化很感興趣,想在那里深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