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銼
基本解釋
炊具,猶今之砂鍋。 唐 杜甫 《聞斛斯六官未歸》詩:“荊扉深蔓草,土銼冷疏煙。”《宋史·隱逸傳下·蘇云卿》:“土銼竹幾,地無纖塵。” 明 李東陽 《齋居日待諸同官不至》詩:“硯田曉滴薔薇露,土銼春回榾柮煙。”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山薪土銼續,村釀瓦罌提。”
成語(Idiom):土銼(tǔ cuò)
發音(Pronunciation):tǔ c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粗糙、不細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土銼是由“土”和“銼”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土”指的是粗糙、不細致的意思,“銼”是指修整、打磨的工具。土銼的意思是指人或事物粗糙、不細致,沒有經過細致的處理或打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土銼一般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粗糙、不細致,可以用來形容工藝品的做工粗糙、文章的寫作不細致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土銼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或傳說,但它是根據漢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演變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土銼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土”為形容詞,表示粗糙、不細致,“銼”為名詞,表示修整、打磨的工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字寫得非常土銼,一點都不工整。
2. 這件工藝品做得太土銼了,一點都不精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土銼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打磨一塊木頭時,由于粗糙的工具或者不細致的動作,最終木頭的表面變得粗糙,沒有經過細致的處理。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土銼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土銼相關的成語,例如“粗制濫造”、“隨手拈來”等,以擴展對形容粗糙、不細致的詞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書寫太土銼了,一點都不認真。
2. 初中生:這個手工作業做得太土銼了,沒有經過細致的處理。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結構很土銼,沒有條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