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剌剌
基本解釋
(1).象聲詞。多形容禽鳥拍翅聲。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我忽聽一聲,猛驚,元來是撲剌剌宿鳥飛騰。” 元 無名氏 《抱妝盒》第一折:“忙煞垂楊啼杜鵑,撲剌剌兩翅搧。”
(2).急奔貌。《水滸傳》第三四回:“ 黃信 怕吃他們三個拿了,壞了名聲,只得一騎馬撲剌剌跑回舊路。”
成語(Idiom):撲剌剌
發(fā)音(Pronunciation):pū là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清脆、爽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撲剌剌是一個擬聲詞,用來形容聲音輕快、清脆,通常用于形容樂器聲、水聲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語言或行動干脆利落、爽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撲剌剌常用于描述聲音、語言或行動的特點,可以用于各種場合。比如,形容樂器演奏時的音樂聲撲剌剌、形容人說話利索撲剌剌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撲剌剌是一個擬聲詞,沒有具體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撲剌剌是一個疊字詞,由兩個相同的音節(jié)“剌”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琴聲撲剌剌地傳入我的耳朵。
2. 她說話撲剌剌,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撲剌剌與清脆、爽快的聲音聯(lián)想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彈奏樂器時,發(fā)出撲剌剌的聲音,或者想象一個人說話時,語氣干脆利落,就像撲剌剌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描述聲音、語言或行動特點的擬聲詞,如“叮當”、“咚咚”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彈鋼琴的時候,琴聲撲剌剌的,很好聽。
初中生:老師講課的時候,語氣撲剌剌的,讓人很容易理解。
高中生:比賽結束后,觀眾的掌聲撲剌剌地響起,氣氛非常熱烈。
大學生:他的演講很有說服力,語言撲剌剌,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