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枻
成語(Idiom):旌枻(jīng yí)
發音(Pronunciation):jīng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威風凜凜,氣勢非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旌,旗幟;枻,大船。形容旗幟高揚,大船行駛,氣勢雄偉,威風凜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氣勢非凡,威風凜凜的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與劉邦在垓下大戰,項羽勢大力沉,威風凜凜,劉邦則以智取勝。后來劉邦即位為漢王,項羽被困垓下。劉邦派人給項羽送來一件衣服,衣服上繡著“旌枻”,意為旗幟高揚,大船行駛。劉邦以此表達自己的威風凜凜之勢,讓項羽感到自己的失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演講臺上,旌枻之姿令人肅然起敬。
2. 這座建筑設計獨特,氣勢恢宏,旌枻之勢令人嘆為觀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旌枻”的發音“jīng yí”與“京藝”相近,想象在京都有一位藝術家,他的作品氣勢非凡,威風凜凜,就像旌枻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氣勢、威風相關的成語,如“氣勢磅礴”、“威風凜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時,旌枻的聲音像雷鳴一樣,讓我們都安靜下來。
2. 初中生:他在運動會上展現出旌枻的風采,獲得了冠軍。
3. 高中生:這部電影的場景設計非常旌枻,給人一種宏大的感覺。
4. 大學生:他的演講充滿了旌枻的氣勢,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