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刑
基本解釋
古代星相家將十二支與五行四方相配,據(jù)其生克之理以推兇吉。子卯為一刑,寅巳申為二刑,丑戌未為三刑。凡逢三刑之地則兇。見《協(xié)紀辨方書·義例》。《新唐書·呂才傳》:“ 長平 坑降卒,非俱犯三刑; 南陽 多近親,非俱當六合。”《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刑: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戌,戌刑未,未刑丑;子刑卯,卯刑子。”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二》:“祿命之説,相傳始於 唐 李虛中 ,然三刑六合, 貞觀 初已闢其説,似非起於 李 也。”
成語(Idiom):三刑(sān xí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x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刑罰的三種形式,即杖刑、笞刑和徒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刑是古代中國刑罰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杖刑、笞刑和徒刑。杖刑是用棍棒打擊犯人身體的刑罰,笞刑是用鞭子抽打犯人身體的刑罰,徒刑是指將犯人流放到邊遠地區(qū),進行勞役或監(jiān)禁的刑罰。三刑一般用來懲罰各種不同的犯罪行為,代表了古代社會對犯罪的嚴厲打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刑一詞在日常生活中較少使用,更多地用于描述古代刑罰體系或用于文學作品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法律制度。古代社會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平正義,采用了嚴厲的刑罰手段來制止犯罪行為。三刑作為古代刑罰體系的一部分,代表了當時社會對犯罪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古代社會對犯罪行為采取了嚴厲的三刑。
2. 在這個小說中,主人公遭受了三刑的懲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三個刑罰形式的名稱與對應的刑罰動作聯(lián)系起來,例如,杖刑可以想象為用棍棒打擊,笞刑可以想象為用鞭子抽打,徒刑可以想象為遠離家鄉(xiāng)流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中國刑罰體系的知識,以及其他與刑罰相關的成語,如“五刑”、“鞭長莫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古代的三刑非常殘酷,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一個法制完善的社會里。
2. 初中生:通過學習歷史,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代社會對犯罪的打擊手段,其中三刑是比較典型的一種。
3. 高中生:在古代小說中,常常可以看到主人公遭受三刑的描寫,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犯罪行為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