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穢
翳穢(yì huì)
發音:yì huì
基本含義:指陰暗、骯臟或有污垢的地方。
詳細解釋:翳穢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翳意為遮蔽、隱藏,穢意為污穢、骯臟。翳穢形容物體表面有污垢或內部有不干凈的東西,也可以用來形容環境骯臟、陰暗。
使用場景:翳穢常用于形容環境或物品的衛生狀況差,例如指某個地方臟亂不堪,或者物品表面有污垢。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的現象。
故事起源:翳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相傳,春秋時期,齊國有個叫公叔痤的人,他是公子糾的父親,也是一個非常賢明的人。但是有一次,他犯下了大錯,因此他的名聲受損,被人們所唾棄。后來,公叔痤為了洗刷自己的污名,決定修建一座美麗的城市。他親自監督建設,城市很快就變得繁榮富庶。人們看到公叔痤的城市變得美麗干凈,對他的看法也發生了改變。因此,人們用“翳穢”這個成語來形容公叔痤修建的城市,意思是將城市的污垢遮蔽起來,使其變得干凈美麗。
成語結構:翳穢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這個角落很翳穢,需要好好清理一下。
2. 這個社區曾經很翳穢,經過改造現在變得干凈整潔了。
記憶技巧:可以將翳穢這個詞拆解成兩個部分,翳和穢。翳可以理解為遮蔽、隱藏,穢可以理解為污穢、骯臟。通過這種方式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你可以學習更多與翳穢相似的成語,例如“污穢”、“不潔”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房間翳穢不堪,需要好好打掃一下。
2. 初中生(12-15歲):這個街區曾經很翳穢,現在經過整治變得干凈了。
3. 高中生(15-18歲):社會上存在著一些翳穢的現象,我們應該共同努力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