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族
基本解釋
(1).親族的統(tǒng)稱。《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荊軻 之湛七族, 要離 之燒妻子,豈足道哉!”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七族,上至曾祖,下至曾孫。” 司馬貞 索隱:“又一説云,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從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約同 要離 焚妻子,誓殉 荊卿 湛七族。”
(2).指 西漢 時七個以外戚關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晉 庾亮 《讓中書令表》:“向使 西京 七族, 東京 六姓,皆非姻黨,各以平進,縱不悉全,決不盡敗。”
成語(Idiom):七族(qī zú)
發(fā)音(Pronunciation):qī z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連帶被牽連的親屬,也指世代相傳的后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七族原本是指家族中的七個親屬,后來引申為指連帶被牽連的親屬。在古代,如果一個人犯了罪,不僅會受到懲罰,他的七族親屬也會受到牽連。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后代世代相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家族或后代世代相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三年》有記載:楚莊王為了報復齊國,派出大軍攻打齊國。齊國國君公子糾被俘虜,楚莊王想處死他,并且要對他的七族進行殘酷的報復。公子糾的妻子南子聽說后,為了保護自己的家人,冒著生命危險去找楚莊王,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刀劍,請求楚莊王不要殺害公子糾的家人。楚莊王被她的勇敢和堅決打動,最終放過了公子糾的家族。從此以后,“七族”成為了形容家族關系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祖輩七族都是學者,因此他也是個文化底蘊深厚的人。
2. 這個家族的七族都是醫(yī)生,代代相傳,醫(yī)術非常高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住故事起源中南子為了保護自己家人冒著生命危險的情節(jié)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家族、后代的成語,如“八代同堂”、“世代相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七族都是農(nóng)民,我也將來要當個勤勞的農(nóng)民。
2. 初中生:他的七族都是醫(yī)生,他一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生。
3. 高中生:這個家族的七族都是知識分子,他們的家風非常好。
4. 大學生:我們這個家族的七族都是商人,我們將來也要繼承家業(yè)。
5. 成年人:我的七族都是軍人,我們一直以來都為國家的安全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