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跋胡疐尾 (bá hú lì wěi)
發音(Pronunciation):bá hú lì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行動遲緩,拖拖拉拉,沒有決斷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跋胡疐尾是一個形容詞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拖拖拉拉,沒有決斷力。胡、疐和尾都是表示行動遲緩、緩慢的動作,跋胡疐尾相當于三個形容詞連用,強調行動的緩慢和拖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跋胡疐尾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行動遲緩,沒有決斷力,常用于批評他人的懶散態度或者自嘲自己的拖延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跋胡疐尾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人,他的胡子很長,每天行走時,胡子總是會絆到自己的腳,導致他行動遲緩,拖拖拉拉。因此,人們就用“跋胡疐尾”來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拖拖拉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跋胡疐尾由三個形容詞連用,形成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行動遲緩,拖拖拉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跋胡疐尾,辦事效率很低。
2. 別再跋胡疐尾了,我們要抓緊時間完成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將“跋胡疐尾”與一個行動遲緩、拖拖拉拉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例如一個人胡子很長,每走一步都會絆倒自己的腳,從而形象地表達了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拖延、行動遲緩相關的成語,例如“拖泥帶水”、“磨洋工”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總是跋胡疐尾,作業總是交不上來。
2. 初中生:他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經常跋胡疐尾,導致成績下降。
3. 高中生:在備考期間,不能跋胡疐尾,要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
4. 大學生:大學生活中,不能跋胡疐尾,要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