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蝸角蚊睫
發音(Pronunciation):wō jiǎo wé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眼界狹小,見識淺薄。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蝸角,指蝸牛的角;蚊睫,指蚊子的睫毛。蝸角和蚊睫都是非常微小的東西,用以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淺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對事物的認識和見解非常狹隘,缺乏開闊的視野和深刻的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公孫述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孫述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他在官場上非常謹慎小心,生怕有什么錯誤。有一次,他在寫信時,一只蚊子飛到了他的眼睛上,他卻不敢眨眼,生怕出現錯誤。結果,他寫出的信中充斥著錯誤。后來,人們就用“蝸角蚊睫”來形容公孫述的眼界狹小,見識淺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蝸角蚊睫的結構為“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界太蝸角蚊睫了,完全看不到大局。
2. 這個人思想狹隘,眼光只能停留在蝸角蚊睫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蝸牛的角和一只蚊子的睫毛是多么微小的東西,用以比喻眼界狹小,見識淺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井底之蛙”、“管中窺豹”等,來拓寬自己的詞匯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只會玩游戲,對其他事情的了解太蝸角蚊睫了。
2. 初中生:這本書讓我開闊了眼界,不再只停留在蝸角蚊睫的地方。
3. 高中生:我們應該多讀書,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要被蝸角蚊睫束縛住了思想。
4. 大學生:大學是一個拓展視野的好機會,我們不能一直守在蝸角蚊睫的小圈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