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綃
基本解釋
掛帆的長木。綃,通“ 梢 ”。《文選·木華<海賦>》:“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掛帆席。” 李善 注:“綃,今之帆綱也,以長木為之,所以掛帆也。”
成語(Idiom):長綃
發音(Pronunciation):cháng x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絲綢長而細薄,也比喻言辭長而細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長綃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絲綢長而細薄。在引申意義上,長綃也可以比喻言辭長而細膩,形容文筆優美,用詞巧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長綃常常用于文學作品或者形容文人墨客的文章。可以用來夸贊某人的文筆優美,或者形容某個作品的表達方式細膩而有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長綃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中,其中有一段描述了漢朝文學家班固的才華出眾:“班固為人長綃,善為辭章,世稱其文。”這里的“長綃”形容了班固的文筆長而細膩,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固定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筆觸如長綃,一絲不茍,令人贊嘆不已。
2. 這篇文章文辭如長綃,表達了作者深情厚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長綃與絲綢聯系起來,絲綢是一種長而細薄的材料,而長綃形容的也是這種特點。可以想象一件長長的絲綢織品,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班固的文學成就,以及其他形容文筆優美的成語,如“文縐縐”、“辭章甚佳”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老師說我的作文寫得很長綃,我很高興。
2. 初中生:這本書的描寫真是長綃,我讀得津津有味。
3. 高中生:我們班的文學社團的文章都寫得很長綃,每次都能感受到作者的用心。
4. 大學生:老師夸獎我寫的論文長綃,我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