戔帛
基本解釋
《易·賁》:“賁于丘園,束帛戔戔。” 孔穎達 疏:“唯用束帛招聘丘園,以儉約待賢。”后因以“戔帛”指敦聘賢者的禮物。《魏書·肅宗孝明帝紀》:“其有懷道丘園,昧跡板筑,山棲谷飲,舒卷從時者,宜廣戔帛,緝和鼎飪。”
成語(Idiom):戔帛(jiān bó)
發音(Pronunciation):jiān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財物極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戔帛是一個古代詞語,由“戔”和“帛”兩個字組成。其中,“戔”指的是少量、微薄,而“帛”則是古代的一種絲織品,代表財物。戔帛的意思是形容財物非常少,貧窮無富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戔帛一詞通常用來形容財產貧乏,用以表達某人財物極少的情況。可以用于形容個人的財產狀況,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家庭、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財富水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戔帛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可以推測它可能源于古代社會的貧富差距和財產分配不均的現象。古人認為財富是社會地位和尊嚴的象征,而財物極少則意味著貧窮和低下的地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戔帛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每月的收入只夠維持基本生活費用,可以說是戔帛之家。
2. 這個地區的經濟非常不發達,大部分人都是戔帛過活。
3. 他雖然工作很努力,但由于收入微薄,一直過著戔帛的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戔帛”與“財物極少”進行聯想,將“戔”想象成一個小小的財物,而“帛”則代表財富。通過聯想,可以更容易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的財富分配制度和社會經濟狀況,以及當代的貧富差距問題。也可以學習其他與財富相關的成語,如“富可敵國”、“財源廣進”等,來擴大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家的零花錢很少,可以說是戔帛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家境貧寒,每天只能吃一頓飯,真是戔帛之家。
3. 高中生(16-18歲):他雖然考上了大學,但因為家境貧困,只能靠獎學金支付學費,過著戔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