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辨
識辨(shí biàn)
發音:shí biàn
基本含義:識別辨別。
詳細解釋:識辨是指辨別、分辨事物的真偽、好壞、優劣等。這個詞語強調了通過觀察、分析和辨別來判斷事物的特征和屬性。
使用場景:識辨常用于描述人們對事物的辨別能力和判斷力。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事物的敏銳觀察力和準確判斷能力。
故事起源:《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有這樣一則故事。齊國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賢臣,他在齊國任職時,有一天齊襄公問他:“我聽說你很擅長辨別人的才能,你能不能識辨一下,誰才是真正的賢臣?”孟嘗君回答說:“只要賢臣的言行與他的才能相符,那就是真正的賢臣。”從此,識辨一詞就成為了辨別事物真偽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識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
1. 他的識辨能力很強,很容易就能辨別出真假貨。
2.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有識辨力來判斷哪些信息是可信的。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識”字和“辨”字的形狀和含義進行聯想來記憶。例如,“識”字有一個心字旁,表示通過心靈的感知來辨別事物;“辨”字的下面有個刀,表示用刀來切割、分辨事物。
延伸學習: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識辨”相關的成語,如“審時度勢”、“明辨是非”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能夠識辨出不同顏色的水果。
初中生:識辨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判斷事物。
高中生:現代社會需要具備識辨能力的人,才能在復雜的信息中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