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時
成語(Idiom):髫時(tí shí)
發音(Pronunciation):tí s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年少時期,特指少年時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髫時是由"髫"和"時"兩個字組成的,"髫"是指兒童的頭發,"時"是指時間。成語髫時形容人年少時期,特指少年時代,是一個形象生動的詞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髫時常用于描述年輕人的時期,可以用來形容年輕人的朝氣蓬勃、精力旺盛、充滿活力的階段。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少年時代,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時期的興盛和繁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髫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在《左傳》中,有一篇名為《僖公二十六年》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話是:“髫年時敏”,意思是說年少時非常聰明。后來,人們將“髫年時敏”簡化成了“髫時”,用來形容年輕人的時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髫時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其中“髫”和“時”都是形容詞,用來修飾“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髫時,他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
2. 那個年輕人正值髫時,充滿了無限的潛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成語髫時。可以想象一個年輕人的頭發飄逸,充滿朝氣的形象,這樣可以幫助記住髫時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文化中關于年少時期的描述詞語,如“鴻鵠之志”、“少不經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髫時就有很多奇思妙想。
2. 初中生:髫時的我充滿了向上的動力。
3. 高中生:在髫時,我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