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普
基本解釋
三篇佛教經(jīng)文的合稱。即《華嚴經(jīng)》中的《普賢菩薩行愿品》、《法華經(jīng)》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圓覺經(jīng)》中的《圓覺普眼品》。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二:“懺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貫珠纍纍若。”原注:“日誦《普賢》、《普門》、《普眼》之文。”
成語(Idiom):三普
發(fā)音(Pronunciation):sān p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智力、學識、品德三方面都很高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普是由“三”和“普”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三”表示多個方面,全面;“普”表示普遍、普及、普通。三普指的是一個人在智力、學識和品德三個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個全面發(fā)展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普一詞多用于贊美或形容一個人在多個方面都有出色表現(xiàn)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綜合素質(zhì)很高,不僅在學習上有成就,而且在品德和智力上也很優(yōu)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普一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是由人們對優(yōu)秀人才的贊美和推崇而形成的。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注重全面發(fā)展和修養(yǎng),因此對于一個人在多個方面都有出色表現(xiàn)的贊美也很常見。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普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不僅學術上出色,而且為人正直,可以說是個三普的人才。
2. 她在工作中能力出眾,做事認真負責,是個三普的好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三普”這個詞語拆分成兩個部分來記憶。其中,“三”代表多個方面,全面;“普”代表普遍、普及、普通。通過理解這兩個部分的含義,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詞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和學習有關中國成語的知識,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書籍或參加相關的課程。通過學習更多的成語,可以豐富自己的中文表達能力,并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是我們班的三普代表,他不僅在課堂上成績好,而且為人友善,大家都很喜歡他。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三普的人才,不僅要努力學習,還要注重品德修養(yǎng)。
3. 高中生:老師常常說,我們要追求全面發(fā)展,要成為一個三普的人才才能在社會上有更好的發(fā)展。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希望能夠成為一個三普的人,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