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lí cè hǎi ㄧˇ ㄌㄧˊ ㄘㄜˋ ㄏㄞˇ以蠡測海(以蠡測海)
用瓢量海水。比喻以淺陋之見揣度事物。《文選·東方朔<答客難>》:“語曰:‘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鐘。’豈能通其條貫,考其文理,發其音聲哉!” 李善 注引 張晏 曰:“蠡,瓠瓢也。”《三國志·魏志·王脩傳》“百姓稱之” 裴松之 注引《魏略》:“孤之精誠,是以達君;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傍人淺見,以蠡測海,為蛇畫足,將言前后百選,輒不用之,而使此君沉滯冶官。” 清 王韜 《變法自強》下:“彼言者,直坐井窺天,以蠡測海耳!”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蠡測海
成語(Idiom):以蠡測海
發音(Pronunciation):yǐ lí cè hǎ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通過一件小事物來推測整個大事物的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蠡測海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則故事。相傳,春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名叫管仲的智者,他曾經制作了一個叫做蠡的測量器具。他用這個蠡來測量了一條小河的寬度和深度,然后通過這個小河來推測整個大海的情況。這個成語就是由此而來,形容人通過一個小事物來推測整個大事物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一般情況下,以蠡測海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人們根據一些細節或者一些小的線索來推測整個大局的情況。它可以用于各種場合,比如形容一個人根據一點線索就能推測出整個事件的發展趨勢,或者形容一個人根據一個小的例子就能推測出整個問題的解決方案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以蠡測海這個成語的故事源自于中國古代的歷史傳說,主要出自《史記·管晏列傳》。故事中的管仲是春秋時期齊國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家,他以聰明才智聞名于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蠡測海是一個由六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以、蠡、測、海都是單個漢字,意思分別是通過、蠡器(一種測量器具)、測量、大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只看了一眼表情就知道她心情不好,真是以蠡測海。
2. 這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它以蠡測海,了解整個項目的進展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海邊,手中拿著一個小小的蠡器,試圖通過它來測量整個大海的寬度和深度,從而推測整個大海的情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推測、判斷相關的成語,例如“以卵擊石”、“以毒攻毒”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只看了我一眼,就知道我做錯了什么,真是以蠡測海。
2. 初中生:通過這個小小的線索,我們可以以蠡測海,推測出整個事件的發展趨勢。
3. 高中生:雖然只是一句話,但我們可以以蠡測海,了解整個社會的氛圍和趨勢。
4. 大學生:通過這個小實驗,我們可以以蠡測海,推測整個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