讙動
成語(Idiom):讙動(huān dòng)
發音(Pronunciation):huān dò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聲音高亢、喧鬧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讙動形容聲音高亢、喧鬧,通常形容人群的聲音或場面的熱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讙動常用于形容人群的喧鬧聲音,也可以用來描述熱鬧的場面、繁忙的活動或者聲勢浩大的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讙動最早出自《左傳·哀公八年》:“大夫讙動,君子以為猶有德。”意思是大臣們爭先恐后地表揚君王,君子們認為這是因為君王有德行。后來,讙動逐漸演變成形容人群喧鬧的場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會場上掌聲雷鳴,讙動一片。
2. 人群讙動,紛紛涌向舞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讙動的發音與喧鬧的場面相聯系,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聲音、喧鬧相關的成語,如喧賓奪主、喧鬧一片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教室里一片讙動,同學們都在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問題。
2. 初中生(13-15歲):球場上觀眾的歡呼聲讙動起來,氣氛熱烈。
3. 高中生(16-18歲):學校舉辦的文化節吸引了很多人,現場一片讙動,非常熱鬧。
4. 大學生(19-22歲):音樂會上,樂迷們的歡呼聲讙動了整個劇場,氣氛十分熱烈。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全面了解和記憶“讙動”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