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
基本解釋
(1).舊時術士按宮、商、角、徵、羽將姓氏加以分類,稱為“五姓”。《論衡·詰術》:“水勝火,火賊金,五行之氣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門有宜嚮。嚮得其宜,富貴吉昌。”《舊唐書·呂才傳》:“至於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説。言五姓者,謂宮、商、角、徵、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兇,依此為法……又檢《春秋》,以 陳 衛 及 秦 并同水姓, 齊 鄭 及 宋 皆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或繫所屬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宮、商、角、徵,共相管攝。此則事不稽古,義理乖僻者也。”《金史·海陵紀》:“有司圖上 燕 城宮室制度,營建陰陽五姓所宜。”
(2).指 梁 、 唐 、 晉 、 漢 、 周 五代。《新唐書·逆臣傳下贊》:“天將去 唐 ,諸盜并出,歷五姓,兵未嘗少解,至 宋 然后天下復安。”《宋史·儀衛志二》:“國朝承五姓荒殘之弊,事從簡略。”
(3).猶言百姓。 元 吳昌齡 《張天師》第三折:“你引誘嫦娥,輒入五姓之家,纏攪良家子弟。”
成語(Idiom):五姓(wǔ xìng)
發音(Pronunciation):wǔ x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物品行壞劣,敗壞家族聲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姓原指五個姓氏,后泛指任何幾個姓氏。成語“五姓”用來形容某人的品行或行為非常壞,給家族帶來了嚴重的損害,使得整個家族的聲譽受到了破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或品行極差,給整個家族或團體帶來了嚴重的損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當時,有五個姓氏的人因為品行不端而被貶低,他們的行為給整個家族帶來了極大的損害。因此,人們用“五姓”來形容一些人的行為非常壞,給家族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五姓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的行為太壞了,簡直就是五姓。
2. 他的品行敗壞,給整個家族帶來了五姓的恥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五姓”與“壞人”、“敗壞家族聲譽”等關鍵詞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家族觀念和家族榮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維護家族的聲譽和尊嚴。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壞了,就像五姓一樣。
2. 初中生:這個人的品行太差了,簡直就是五姓。
3. 高中生:他的行為不端,給整個家族帶來了五姓的恥辱。
4. 大學生:他的品行敗壞,完全是五姓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