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纓
成語(Idiom):頓纓
發音(Pronunciation):dùn y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戰馬在戰斗中停下來,頓時韁繩緊繃,形容形勢緊張,戰斗即將開始或進入緊要關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頓纓一詞源于古代戰爭時期的場景,戰馬在即將進入戰斗狀態時,會停下來,韁繩被拉得緊繃,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戰斗。這個成語比喻形勢緊張,即將進入關鍵時刻,需要做好充分準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頓纓一詞常用于形容戰斗即將開始或進入緊要關頭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緊張的局勢或關鍵時刻。例如,在比賽前夕,參賽選手們都頓纓待發,準備迎接激烈的競爭;在關鍵的商業談判中,雙方都頓纓而待,準備爭奪最有利的利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頓纓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九年》中的記載。當時,魯國和晉國因為邊界問題發生沖突,戰斗即將開始。晉國的將領晉鄙對自己的戰馬說:“頓纓!”戰馬立刻停下來,韁繩緊繃,準備迎接戰斗。這個故事形象地展示了頓纓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頓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頓”表示停下來,停頓;“纓”表示韁繩,引申為馬的韁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比賽即將開始,選手們都頓纓待發,準備全力以赴。
2. 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頓纓而待,做好充分準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頓纓”與戰馬在戰斗前的緊張狀態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一匹戰馬在即將進入戰斗狀態時停下來,韁繩被拉得緊繃,為戰斗做好準備,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頓纓相關的成語,如“頓足捶胸”、“頓首再拜”等,擴大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比賽開始前,我們都頓纓等待老師的指令。
2. 初中生:在考試前,同學們都頓纓待發,準備迎接挑戰。
3. 高中生:面對高考,我們都頓纓而待,為了夢想努力奮斗。
4. 大學生:畢業即將來臨,我們都頓纓待發,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