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小子
基本解釋
(1).古代帝王對先王或長輩的自稱。《書·泰誓上》:“肆予小子 發 ,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 商 。”《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為天子居喪時的自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
(2).常人對先輩、長者的自稱。 晉 陸機 《贈弟士龍》詩:“昔予翼考,維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 明 呂坤 《呻吟語序》:“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清 李漁 《秦淮健兒傳》:“后生曰:‘予小子亦 泗 人,歸途迷失,望長者指南之。’”
成語(Idiom):予小子
發音(Pronunciation):yǔ xiǎo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給予年輕人機會或權力,鼓勵他們展示才華和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予小子是由兩個詞語組成,予意為給予,小子指年輕人。這個成語表示給予年輕人機會或權力,以鼓勵他們展示才華和能力。它強調了對年輕人的信任和支持,鼓勵他們積極進取,展現自己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表揚年輕人在工作、學習或其他領域中的出色表現,同時也可以用來鼓勵年輕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爭取更多機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予小子這個成語出自《論語·公冶長》一章。公冶長是孔子的學生之一,他在學習和為人處世方面非常出色。孔子對他說:“予小子,履不由徑,往不缺絕。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意思是說:“你這個年輕人,行動不走尋常路,前進不受阻礙。如果讓你治理一個千乘之國的賦稅,你可以做到,但我不知道你是否有仁德。你怎么看?”這段對話表達了孔子對公冶長的贊賞和對其能力的肯定,也成為了后來“予小子”的成語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予小子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詞語組成,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給予小子更多的機會,讓他有發展的空間。
2. 這個公司非常重視年輕人的才華,經常予小子重要的任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予小子的發音“yǔ xiǎo zǐ”聯想為“與小子”,并想象一個領導給予年輕人機會的場景,例如一個領導與一個年輕人握手,表示給予他機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孔子和《論語》的知識,深入理解孔子對年輕人的教育理念和對才能的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常常予小子機會在班級里表演才藝。
2. 初中生:學校舉辦的演講比賽給予小子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
3. 高中生:老師鼓勵我們積極參加社會實踐,予小子鍛煉能力的機會。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教授予小子參與科研項目的機會,培養我們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