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然自成(hún rán zì chéng)
發音:hún rán zì chéng
基本含義:形容事物完整、獨立,沒有外來的干擾或影響。
詳細解釋:指事物獨立完整,自成一體,沒有雜質或外來的干擾。比喻一個事物的構成或形成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人為的痕跡。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或能力非常出眾,獨樹一幟。
故事起源: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莊子·外物》的一個寓言故事。故事中,莊子在一次與其他學者的辯論中,以一只蟋蟀的生命活動為例,說明了事物的自然而然、完整獨立的特點。
成語結構:由“渾然”和“自成”兩個詞組成,形容詞+副詞+動詞的結構。
例句:
1. 這幅畫的構圖和色彩運用都非常巧妙,渾然自成。
2.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人物塑造都很獨特,渾然自成。
3. 他的創作風格獨特,每一幅作品都能渾然自成。
記憶技巧:可以將“渾然自成”拆分為“渾然”和“自成”兩個部分記憶,其中“渾然”可以理解為事物的整體性和完整性,而“自成”則表示事物的獨立性和自然形成。
延伸學習:可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獨樹一幟”、“獨具匠心”等,來拓展對于事物獨立性和獨特性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只小鳥的巢穴雖小,但它渾然自成,很溫暖。
初中生: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內容都很緊密,每個段落都渾然自成。
高中生:他的思考方式獨特而深入,他的觀點總是能渾然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