鵹鶘
成語(Idiom):鵹鶘 (lí hú)
發音(Pronunciation):lí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貪得無厭,像鵹鶘一樣吞食過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鵹鶘是一種食欲旺盛的鳥類,它們常常吞食過多的食物,導致自己無法移動或飛行。因此,“鵹鶘”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或事物貪得無厭,不知滿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貪婪地追求物質財富,不顧他人的利益或社會道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起源于《漢書·藝文志》中的一則故事。相傳,古代有一個貪婪的官員,他貪污受賄,欺壓百姓。有一次,他聽說有一種鳥叫鵹鶘,能吞食很多食物。他十分羨慕這種鳥類,希望自己也能像鵹鶘一樣貪得無厭。最終,他的貪婪導致他被揭發并受到嚴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鵹鶘般的商人,永遠不滿足于自己的財富。
2. 這個國家的政府官員有些鵹鶘,他們總是追求更多的權力和財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鵹鶘”這個成語與貪婪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像鵹鶘一樣貪得無厭的樣子,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貪婪相關的成語,如“貪得無厭”、“貪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鵹鶘一樣的學生,總是一口氣吃光自己的零食。
2. 初中生:他的貪欲就像鵹鶘一樣,總是追求更多的游戲裝備。
3.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有很多鵹鶘般的人,他們不顧他人的利益追求自己的利益。
4. 大學生:他是一個鵹鶘一樣的投資者,總是貪婪地追求更高的回報。
5. 成年人:我們應該警惕自己不要成為鵹鶘,要學會知足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