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毛
成語(Idiom):鬣毛(lì máo)
發音(Pronunciation):lì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動物頸部的長毛,比喻人的勇猛精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鬣毛是指動物頸部的長毛,特指獅子、豹子等猛獸頸部兩側的毛。成語“鬣毛”比喻人的勇猛、精悍、威猛的氣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勇敢、威武、豪放的氣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頭發或胡須長而粗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鬣毛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中。這個故事發生在公元前488年。當時,魯國的哀公出征燕國,他的大臣曾參率領軍隊,威風凜凜。有人問曾參為何如此威武,曾參回答說:“我在戰場上勇猛如獅子,所以長了鬣毛。”從此,人們用“鬣毛”來形容勇猛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鬣毛”,沒有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渾身上下都是鬣毛,一看就知道是個勇敢的人。
2. 這只獅子的鬣毛非常壯觀,顯得威武無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勇猛威武的獅子,它的頸部長滿了粗壯的鬣毛,展現出強大的氣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勇猛、威武相關的成語,如“威風凜凜”、“氣勢磅礴”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獅子的鬣毛非常長,看起來很兇。
2. 小學生:他的鬣毛冒著熱氣,好像要吞噬一切。
3. 初中生:他英勇的鬣毛讓敵人聞風喪膽。
4. 高中生:他的鬣毛代表了他的威嚴和統治力。
5. 大學生:她的鬣毛展現出她堅定的個性和強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