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貧而無諂(pín ér wú chǎn)
發音(Pronunciation):pín ér wú ch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貧窮但不卑躬屈膝,不奉承別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貧指貧窮,無諂指不奉承。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在貧困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自尊和獨立的態度,不為了求得他人的幫助而屈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貧困但不屈服于困境的人,也可以用來贊揚那些堅持自尊、不奉承他人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李賀傳》中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李賀是東漢末年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生活貧困,但他卻不屈服于貧窮,堅持寫作。有一次,李賀因為拒絕奉承官員而被貶到一個偏遠的地方,但他仍然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和自尊,用詩歌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這個故事成為了“貧而無諂”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貧窮,但從不向別人低頭,真是個貧而無諂的人。
2. 雖然他家境貧困,但他從不靠別人,一直保持著貧而無諂的態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貧而無諂”與“貧窮但不奉承”這個含義聯想起來,同時想象一個貧困但堅持自尊的人的形象,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貧困、自尊相關的成語,如“窮而后工”、“窮則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他家里很窮,但是他不向別人求助,一直保持著貧而無諂的態度。
2. 初中生:他家境貧困,但他從不屈服于困境,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真是個貧而無諂的人。
3. 高中生:雖然他的家庭條件不好,但他從不依賴別人,一直努力學習,展現了貧而無諂的精神。
4. 大學生:即使在困難時期,他也不愿意依靠別人,一直保持著貧而無諂的態度,這種堅持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