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黨
脫黨(Tuō Dǎng)
發(fā)音(Pronunciation):tuō d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離開或退出黨派、組織或團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脫黨是指某人主動離開或退出所屬的黨派、組織或團體。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某人不再支持或參與某個團體或組織的活動,表示對其態(tài)度或立場的改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脫黨這個成語在正式場合很少使用,更常見的是在政治討論、社會評論或新聞報道中出現(xiàn)。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放棄了原先的信仰、思想或政治立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封建社會中,加入或脫離一個團體或組織往往意味著改變政治立場或主張,因此,脫黨成為了一個常用的詞語來描述這種行為。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脫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脫”表示離開或退出,“黨”表示黨派、組織或團體。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曾是一位忠誠的黨員,但是最近他決定脫黨了。
2. 這位政治家在國會上宣布脫黨,引起了廣泛的關(guān)注和討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從一個黨派或組織中走出來,表示他脫離了原先的團體。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與政治相關(guān)的成語,如“投機倒把”、“黨同伐異”等,以加深對政治和社會問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6-12歲):我聽說他脫黨了,不再是我們班的學(xué)生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脫黨后,開始對政治更感興趣,參加了學(xué)校的辯論社團。
3. 高中生(16-18歲):他脫黨后,寫了一篇文章,解釋了自己的決定,并呼吁更多人思考政治問題。
4. 大學(xué)生(19-22歲):他脫黨后,參加了一個非政府組織,致力于推動社會公正和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