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抭
成語(Idiom):舂抭
發音(Pronunciation):chōng t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言語無忌諱,沒有顧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舂抭一詞的本義是指用杵把谷物搗碎,后來引申為形容人的行為言語毫無顧忌,毫不掩飾。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毫不遮掩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舂抭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為舉止毫不顧忌他人的感受,直言不諱,不拘小節??梢杂脕硇稳菀粋€人在言行上十分直率,不畏懼他人的批評或反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舂抭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列御寇》這篇文章中。文章中描述了兩位相士的對話,其中一位相士問另一位:“舂抭盈筐,亦何益哉?”意思是說,把谷物搗碎再裝滿筐子,有什么用呢?這里的舂抭就是用來形容行為毫無意義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舂抭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舂”是動詞,表示搗碎;“抭”是動詞,表示填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從來不舂抭,直言不諱。
2. 她是個很舂抭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的情感。
3. 這位老師對學生的評價總是舂抭不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用杵子把谷物搗碎的場景,同時想象這個人的行為言語也像搗碎谷物一樣毫無顧忌,直言不諱。這樣的聯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直率、坦誠相關的成語,如直言不諱、坦率無忌等。可以通過比較這些成語的使用場景和意義,加深對舂抭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和舂抭的朋友在一起,因為他們總是坦誠直率。
2. 初中生:老師在評語中舂抭地指出了我的不足之處,讓我受益匪淺。
3. 高中生:他的演講中毫不舂抭地表達了對社會問題的關切。
4. 大學生:在團隊討論中,我們需要舂抭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以促進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