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慟
成語(Idiom):凄慟
發(fā)音(Pronunciation):qī s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悲傷、凄涼、哀痛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凄慟形容極度悲傷、凄涼、哀痛的樣子。指人在遭遇不幸、失去親人等情況下表現(xiàn)出的極度悲傷和痛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喪失親人、遭受重大打擊或悲傷的場景,表達深深的悲痛和凄涼。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漢書·楊震傳》記載了這個成語的故事。東漢末年,楊震是一位道德高尚的官員,他在官場上清正廉潔,不畏權(quán)貴。楊震的妻子去世后,他非常悲傷,但他堅守公正,不因私事而有所偏頗。他的悲痛和堅守正義的行為被后人稱贊為“凄慟”。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父親去世后,他整個人都變得凄慟不已。
2. 戰(zhàn)爭的摧毀使這個城市變得一片凄慟。
3. 她聽到這個壞消息后,凄慟地哭了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凄慟”的發(fā)音和意義,例如將“凄慟”聯(lián)想成一個人在寒冷的冬天中痛苦地哀號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住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悲傷、凄涼相關(guān)的成語,如“悲痛欲絕”、“凄楚”等,來擴大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小狗被車撞了,小明凄慟地哭了起來。
2. 初中生:在戰(zhàn)爭中失去親人,他的家變得一片凄慟。
3. 高中生:考試失敗后,他凄慟地離開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