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囊
基本解釋
明 代皇子誕生百日后,即剃光頭發,至十多歲始留發,一年多以后,選定吉日將頭發向腦后總束而盛入黑色紗囊或麻布囊,謂之“入囊”。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臣職掌紀略》:“篦頭房,近侍十餘員,專為皇子女請髮留髮、入囊整容之事。凡誕生皇子女,彌月翦胎髮。百日命名后,按期請髮者,即如外之每次剃頭然,一莖不留,如佛子焉……﹝皇子﹞至十餘齡,留髮。約年餘,又擇吉入囊,總束于后,冬用元色紵、夏用元色紗作囊,闊三寸許,長尺餘,垂于后。至選婚有妃,始擇吉行冠禮。”
成語(Idiom):入囊
發音(Pronunciation):rù n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被完全掌握、收入囊中,表示能力高超或知識淵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入囊是由“入”和“囊”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囊指口袋,入指進入。將事物收入囊中,表示將事物完全掌握。入囊比喻能力高超或知識淵博,表示某人或某事已經非常熟練或掌握得非常徹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技能或知識非常高超,已經完全掌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吳越春秋·吳王夫差世家》中有記載:吳王夫差想要找一位能夠擊敗越國的將軍,于是他派出使者去拜訪了一位名叫孫臏的智者。孫臏出來迎接使者時,將他們所帶的禮物全部接過來,然后將禮物全部放入了自己的囊中。這個情景讓使者們大吃一驚,覺得孫臏極為厲害。后來,孫臏果然成為了吳王夫差的大將軍。由此,人們開始用“入囊”來形容某人的能力非常高超,已經完全掌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各種專業的知識都已經入囊了。
2. 這位老師教學經驗豐富,各種教學技巧都已經入囊。
3. 這個項目經理非常能干,各種管理技巧都已經入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入囊的意象,想象一個人將各種東西都放入自己的囊中,表示他已經完全掌握了這些東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具有相似意義的成語,如“胸有成竹”、“心領神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數學作業都做得很好,數學知識已經入囊了。
2. 初中生:我已經學會了很多樂器,音樂知識已經入囊了。
3. 高中生:我對歷史非常感興趣,各個歷史事件的細節都已經入囊了。
4. 大學生:我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各種編程語言都已經入囊了。
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積累了很多經驗,各種管理技巧都已經入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