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元
基本解釋
◎ 元元 yuányuán
[the common people] 平民;老百姓
只覺蒼天方憒憒,莫憑赤手拯元元。——《洪秀全演義》
詳細解釋
(1).百姓;庶民。《戰國策·秦策一》:“制海內,子元元,臣諸侯,非兵不可!” 高誘 注:“元,善也,民之類善故稱元。”《后漢書·光武帝紀上》:“上當天地之心,下為元元所歸。” 李賢 注:“元元,謂黎庶也。” 唐 陳子昂 《感遇》詩之十九:“圣人不利己,憂濟在元元。”《清史稿·圣祖紀二》:“從前逋欠,一概豁除。用稱朕子惠元元至意。”
(2).善良。《漢書·文帝紀》:“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顏師古 注:“元元,善意也。”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兩漢用人人元元字》:“元元二字,考之六經無所見,而《兩漢書》多用之……予謂元元者,民也。而上文又言元元之民,元元黎民,元元萬民,近於復重矣。故 顏 注:‘或云,元元,善意也。’”
(3).原始,物之本源。 唐 李咸用 《大雪歌》:“應是 羲和 倦曉昏,暫反元元歸太素。”
(4).謂推究原始。 清 吳履泰 《讀書一章示諸童子》詩:“元元復本本,千載窮冥搜。”
(5).指 老子 。 唐 追崇 老子 為 玄元皇帝 ,故稱。 唐 顏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銘》:“穠矣公主! 元元 之緒,圣皇之孫, 肅宗 之女,今上之妹,生人之矩。”
成語(Idiom):元元
發音(Pronunciation):yuán y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純粹、原始、本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元元是一個形容詞,表示事物沒有經過混雜、摻雜,保持了最初的狀態,沒有被外界因素所影響或污染。元元強調事物的純粹、原始、本真的特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元元多用于文學作品或口語中,用來形容人、事、物保持原始狀態或純粹無雜質。可以用來描述自然景觀、人的品性、藝術作品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元元最早見于《左傳·閔公二十九年》:“元元之民,無所可使改也。”意思是:“這些元元之民,沒有什么可以使他們改變的。”這里的元元指的是民眾保持原始狀態,不受外界影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地方的風景如此元元,仿佛回到了最初的世界。
2. 他的藝術作品總是能夠展現出一種元元的美感,讓人心生敬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原始森林,里面沒有受到人類干擾的動植物,它們保持著最純粹、最本真的狀態,這就是元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純粹、原始相關的成語,例如“原始森林”、“樸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花園里的花朵看起來很元元,沒有受到任何污染。
2. 初中生:這個人的性格很元元,從不受外界影響。
3. 高中生:這幅畫的風格很元元,給人一種純粹的感覺。
4. 大學生:我們應該保持對知識的元元追求,不受功利心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