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懫
基本解釋
貪而暴戾。《書·多方》:“亦惟 有夏 之民叨懫,日欽劓割 夏 邑。” 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一:“恣其叨懫,劓割生民。”
成語(Idiom):叨懫
發音(Pronunciation):dāo lì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言談煩瑣、嘮叨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叨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叨指的是人們的言談,懫表示嘮叨、煩瑣。叨懫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說話時過于啰嗦,喜歡嘮叨不休,讓人感到厭煩和煩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叨懫常常用來形容那些話多、啰嗦的人。當一個人反復重復同樣的話題、喋喋不休,或者說話時缺乏重點、冗長而瑣碎時,可以使用叨懫來形容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叨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平津侯列傳》中。據說,春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史行瑜的人,他非常愛說話,而且說話時常常缺乏條理,不分輕重緩急,讓人非常煩惱。因此,人們就用“叨懫”來形容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叨懫”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叨”和“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叨懫的人,一天到晚不停地說個不停。
2. 我實在受不了她的叨懫了,每次見面都是一大堆廢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叨懫”這個成語與“倒垃圾”這個場景聯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在倒垃圾時,他不停地叨叨嘮叨,說個不停,讓人感到煩躁和厭煩。這樣的場景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叨懫相關的成語,比如“啰里啰嗦”、“絮絮叨叨”等,以擴展對該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受不了那個同學,他總是叨懫個不停,讓我無法集中注意力。
2. 初中生:老師今天又開始叨懫了,一節課下來,我都快睡著了。
3. 高中生:我爸爸是個叨懫的人,每次一開口就是一大堆廢話,真讓我頭疼。
4. 大學生:和他一起工作真是受罪,他總是叨懫個不停,把我快逼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