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湍
成語(Idiom):激湍(jī tuān)
發音(Pronunciation):jī t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水流湍急猛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激湍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激指激烈,湍指水流湍急。激湍形容水流湍急猛烈,形象地描繪了水流的迅猛和激烈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江河湍急的情景,也可用于比喻其他事物迅猛激烈的狀態或動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激湍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原文是:“激湍河,無船之覆。”故事背景是春秋時期,楚國的昭公要去訪問齊國,途中要經過一條水流湍急的河。昭公擔心沒有船只可以渡河,但他的隨從告訴他:“激湍河,沒有一艘船會翻覆。”意思是水流湍急,但沒有船會翻覆。從此,激湍成為形容水流湍急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激湍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江水激湍,沖擊著岸邊的大石。
2. 雨后,小溪變成了激湍的瀑布,水聲轟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想象一條水流湍急的河流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水流迅猛,沖擊著岸邊的石頭,形成激湍的場景,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水相關的成語,如“波瀾壯闊”、“滔滔不絕”等,擴展對水流的形象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溪的水流激湍,嘩啦啦地沖下山坡。
2. 初中生:暴雨過后,河水變得激湍,帶來了巨大的威力。
3. 高中生:他的演講如激湍一般,充滿了激情和力量。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發展速度很快,像一條激湍,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