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魄
基本解釋
半圓的月亮。 唐 張子容 《碧池望秋月》詩:“滿輪沉玉鏡,半魄落銀鉤。”
成語(Idiom):半魄(bàn pò)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p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魄一詞源自《后漢書·董卓傳》中的一句話:“半魄之言。”指人的精神不集中,思緒不寧靜,無法專注于某一事物。半魄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人精神狀態的不穩定,無法安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魄一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無法集中注意力,思緒不定,無法專心做事。可以用在描述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工作時思緒飄忽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魄一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董卓傳》中,描寫了董卓的精神狀態不穩定,思緒不定。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一個人的精神不集中,無法專注于某一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半魄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半"和"魄"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生考試前半魄,無法集中精力復習。
2. 這個項目進展緩慢,主要是因為團隊成員半魄,無法專心合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半魄"聯想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不穩定,就像魂魄只有一半般不完整。可以通過想象一個人的思緒飄忽不定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情緒和精神狀態相關的成語,比如"心不在焉"、"神游物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今天半魄,一直在看窗外的小鳥,沒有聽老師講課。
2. 小學生:小紅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上課時常常半魄,需要老師提醒她集中注意力。
3. 初中生:張同學考試時心情不好,所以半魄,導致成績不理想。
4. 高中生:李明每天晚上都熬夜玩游戲,上課時半魄,聽不清老師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