犛旄
成語(Idiom):犛旄(líng máo)
發音(Pronunciation):líng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犛旄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的容貌或風采非常威嚴、莊重。它表示人的威嚴和氣度如同神獸一樣,令人敬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犛旄由“犛”和“旄”兩個字組成。其中,“犛”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有著威嚴的形象,代表著尊貴和威武;“旄”是古代軍隊中將領所使用的旗幟,象征著統帥和權威。犛旄的意思是將領所使用的旗幟如同神獸一樣威嚴莊重,形容人的風采非常威嚴莊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犛旄多用于形容人的外貌或風采,通常用于贊美或描述那些有威嚴、莊重氣質的人。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位儀表端莊的老師、一位威嚴的領導,或者一位莊重的長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犛旄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講述了項羽在與劉邦爭奪天下的戰爭中,一次在戰場上看到了劉邦軍隊中的將旗,覺得非常莊重威武,于是感慨地說:“嗟乎!犛旄之士!”從此,犛旄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人的威嚴莊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犛旄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犛”和“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一身威嚴的軍裝,氣質犛旄,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2. 這位老師舉止端莊,說話莊重,真是一位犛旄之士。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犛旄這個成語??梢韵胂笠晃粚㈩I手持著威嚴的旗幟,威風凜凜地站在戰場上,展現出犛旄的氣勢和莊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歷史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有關于古代將領、軍事戰爭等方面的知識,了解更多關于犛旄成語的背景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上課時一本正經的樣子,像一位犛旄之士。
2. 初中生:他的儀表莊重,舉止威嚴,是一位真正的犛旄之士。
3. 高中生:這位領導威風凜凜,氣質犛旄,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4. 大學生:他的外表雖然普通,但他的言行舉止莊重威嚴,是一位犛旄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