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中虱
基本解釋
捉虱時或置口中嚙殺,故以喻難逃之敵。《漢書·王莽傳中》:“校尉 韓威 進曰:‘以 新 室之威而吞胡虜,無異口中蚤蝨。’”
成語(Idiom):口中虱(kǒu zhōng shī)
發音(Pronunciation):kǒu zhōng s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嘴里有虱子,形容說話不干凈,說話時常帶有惡意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口中虱比喻說話難聽、惡意攻擊他人,形容人言辭刻薄、惡意中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言辭刻薄、惡意中傷的人,用來批評那些說話惡毒、傷人自尊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李斯列傳》中有記載,李斯是秦始皇時的重要官員,他有一次上表勸諫,秦始皇卻不采納他的意見,于是李斯就在表中寫了一句話:“臣聞君口中有虱,臣不敢言。”意思是說:“君主口中有虱子,臣子不敢言。”通過這句話,李斯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暗指秦始皇不聽勸諫,言辭惡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口中”和“虱”兩個成分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話口中虱,經常傷人自尊。
2. 這個人愛說別人的壞話,真是個口中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口中虱”聯想為一個人嘴里有虱子,形象地表示說話惡毒、傷人自尊。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成語中的“口中”的用法,比如“口中無憑”、“口中蜜”等,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口中虱,老師都不喜歡他。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總是說別人的壞話,真是個口中虱。
3. 高中生:她的話里總是帶著惡意,簡直就是個口中虱。
4. 大學生:在網絡上,有些人喜歡當口中虱,無理指責他人。
5. 成年人:不要成為口中虱,要用言辭友善的方式與他人交流。